2022年8月30日,由《環球時報》社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與國際合作大會”在北京舉行,梅河新區管委會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主任、市政府副市長孫士巖帶領梅河新區政數局(市政數局)參加此次大會,會上發布了《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評估報告》,我市榮獲“2022高質量發展十佳縣(市、區)”稱號。
2021年9月8日,梅河新區正式掛牌成立,是吉林省首個省級新區,與梅河口市委、市政府實行“市區合一”管理模式。近年來,梅河口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區、樹立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打造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吉林省開發開放的重要窗口。深入貫徹落實“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主要經濟指標保持15%以上速度增長,連續8年獲得全省縣域經濟綜合實力考評第1位,圓滿完成擴權強縣改革試點任務,全面建成中等城市。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均翻一番;城區常住人口增加12萬人,成為人口凈流入城市;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一倍,達到60平方公里,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城市。梅河口實現了從試點到示范、從排頭到樣板、從奮進到崛起的全新蛻變,迎來了歷史發展的最好時期。
堅定招商引資信心,狠抓落實推動項目落地。梅河口市委書記和市長親自安排部署,親自帶領市級領導包保重點項目,牽頭協調解決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難題。開展“服務企業周”和“千名干部進千企”活動,把企業當家業,用真情助力企業發展,以最有力、最及時、最溫暖的方式服務企業。
推進政務服務改革,加速提升行政審批效能。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審批新模式,全面壓縮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大力推行“休息日錯峰”服務、“工作日延時”服務、免費打字復印服務、聯審聯辦,送審上門服務、多證合一、告知承諾制度改革、行政審批“一件事一次辦”、“互聯網+政務服務”等九項服務措施。成立“中小企業服務直通車”,組建“中小企業服務員”隊伍,對市重點項目、小微企業協會會員和特殊群體實施幫辦代辦服務;成立“小微企業協會”和“小微企業協會黨支部”,發揮非公黨建功用,助力全市9000戶小微企業抱團發展。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持續激發產業澎湃動力。制定《支持“4+3”主導產業發展扶持政策》,設立20億元產業引導資金,構建起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4+3+N”現代產業體系。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實施“十百千萬”工程和鎮村“雙百”“雙二百”工程,開展“萬名干部進萬戶”行動,制定蔬菜兜底收購、農民進城購房優惠、倉儲設施建設、返鄉入鄉創業等惠農強農扶持政策。
構建東北地區人才高地,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對高層次專家型人才,“一事一議”“一人一策”確定政策待遇;對緊缺型專業人才,下放招聘權限至部門自主招聘。建立“人才編制池”,常態化儲備100個事業編制,在全市范圍內統籌使用,用于招聘緊缺人才。定期邀請中央、北京大學等全國頂尖學者來梅授課,每年組織干部到北京大學、浙江大學、麗水市等進行脫產培訓,3年來累計投入1500萬元,讓干部學習全國最先進理念。
推進社會事業全面現代化,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投資40億元建成醫療康養中心,每年域外到我市就醫患者超過10萬人次。建設總投資100億元的教育小鎮,教育承載能力全面提升。組建梅河口未來教育集團,引進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原校長史亮以及近百名教育專家和高端人才,教學水平進入全省前列。
梅河口再次騰飛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興可待,努力將梅河口打造成為吉林高質量發展的靚麗名片、東北乃至全國改革開放的耀眼明珠!
責任編輯: